沒想到台灣也發生首樁捷運屠殺悲劇! 法國媒體很少報導這事件,雖然網路上已經沸沸揚揚…
許多人矛頭指向父母不愛子女(藝人宥勝 文),或者受格鬥電玩、恐怖血腥電影、漫畫殺人劇情的影響(李家同教授 文)….
立即有人提出反面意見:父母壓力也大,如2008年日本秋葉原隨機殺人事件,事後家庭破碎崩潰。民眾公憤,引致家中兩人自殺,一人瘋狂。
年輕人認為自己也玩電玩,但不會去拿刀殺人;很多人看完「黑暗騎士」,但也不會去槍殺無辜….
大家都在揣測鄭捷隨機行凶的動機,為什麼會走向這條可怕的路?
台灣媒體猜測了很多:
鄭捷從小就預謀想做1件「大事情」,但他迅速出名的方法,竟然是犯下血淋淋的連續殺人案,而他也因為造成4死、22人受傷,果然在一夕之間聲名大噪。(中國時報)
犯下台灣首樁捷運屠殺多人的鄭捷,在警方偵訊時表示,「生活壓力大,不想活了,但不敢自殺,想被處死刑…」(蘋果日報)
國防大學被退學後性情大變…警方懷疑他是模仿《銃夢》漫畫犯案。(自由時報)
或者是「殺人小說提前曝光,怕再度被二一,轉中文系沒考上」「單戀女生」…
每個理由或許都不是理由,但滙集一起時,就是理由!
挫折感、社會期許、生活壓力,再加上受到的壞影響…
家庭幸福、學業事業感情順利的人,不會自殺,更不會殺人!
媒體只報導成功、成名的人,受注目的事件。這樣一做,媒體爭相報導,瞬間就成了名人! 雖然是負面的形象。
血腥電玩電影動漫等或許不會影響心理平衡的人,但對心靈脆弱者卻影響至巨!
有人說,法國阿拉伯裔青年梅哈因為軍校不錄取而槍殺無辜;希特勒當年藝術學院不錄取而成為希特勒…
或許挫敗只是其中原因之一。近日一位美國青年因為被所有女子拒絕交友而用機槍掃射路人,據說是因挫敗而要報復!
每個人承受挫敗的能力都不相同!
鄭捷跆拳道教練說:「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或多或少的承受過鄭捷所承受過的;只是也許我們所承受的比較輕微,也許我們的天性個性比較能夠承受,也許我們的父母、周遭的人的個性以致我們承受的不那麼重。」
每個犯案的例子,都是不與人互動,因為別人不理解。失敗痛苦時,周遭親友的支持多麼重要!
如果周遭的人能多一點理解,理解變態行為傳遞的是,內在的孤獨和空虛。
東海大學對鄭捷事件發表的公開信,其中一段話引人深思:
「在社會上各種聲音紛沓充斥的此刻,期盼我們都開始「多走一步、多看一眼、多聊一句」,他可能是你缺課多次的學生、翹掃很久的室友、不太往來的同學、或只是一個悶悶不樂的臉龐,走出自己的城堡,給彼此一個開始的機會吧!」
挫敗的痛苦需要紓解,需要有宣洩的空間,更需要別人理解的眼光。有心理學家認為,挫敗者會想像別人瞧不起他,使得他想殺了瞧不起他的人。在心理投射中,他以為殺了別人,就不會再被瞧不起。
聆聽、接納,讓不被理解的青年歸向正途。慘劇的發生,家庭、親友、社會都有一份責任!
社會的冷漠,造就了青年的冷漠!多多關心孤獨的靈魂,或許就能預防下一個慘劇的發生!
(by SHIH Wan-Ying施文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