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說:「作家很脆弱」

(文: 菊佳)

瑞典學院109晚宣布,2008年度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是法國作家勒.克萊喬(Jean-Marie Gustave Le Clezio)。

他以其所開拓的文學新領域,作品中所帶有的詩意冒險,以及對主流文明所掩蓋的人性進行探索的成就,獲選為今年諾貝爾文學獎桂冠得主。

在受到法國媒體的訪問時,得獎作家一再告訴大家:要繼續讀小說,因為這是一種了解現在世界的方式。小說家不是哲學家,也不是語言的技師,而是寫作和提問題的人。

勒.克萊喬說:「作家很脆弱,需要受到肯定。」

已經寫了五十多本書,作品深受歡迎的勒.克萊喬,對自己仍然不太有信心。他說:寫作不是一種確定,而是一種詢問。他每次寫一本小說,都質疑自己。寫作,是創造一個故事,也是創造自己。尋找一個現實,尋找脊椎。作家永遠不會確信自己,不確定自己會成功。

金融危機,對時常旅行的他來說,最擔心受到影響的,是那些匱乏的國家,沒有飲水,飢餓,缺乏醫生,沒有機會受教育等等。歐洲、西方社會相對來說,已經有太好的生存條件,但這是很重要的心理癥狀,不是正面的,需要走出這危機。

文學,在這經濟危機背景下,扮演什麼角色?

勒.克萊喬說:得知得獎時,他正在讀史蒂科杰曼的「痛苦的獨裁」一書。他認為這本書對作家的定義很妙。這是個矛盾的人物,對作者,對悲觀主義者,對他都很切中。寫作,是為人們,他想為飢餓的人寫,但也為飽食的人,這是相彑矛盾的,他總覺得自己被置於一旁。困難就在這裡,這使他變得很脆弱,感覺上,他永遠不會到達他想到達的境地,也不能確定他所確定的。

瑞典學院常任秘書恩達爾盛讚,勒.克萊喬是一名多元作家,歷經許多不同的作家發展層面,作品內容涵蓋其他文明以及有別於西方的其他生活模式;他獲獎,因他是一名偉大的散文作家與敘事家。

恩達爾日前曾發表暗示美國作家今年無望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爭議性言論,因美國作家多半太局限於美國之內,未參與文學的「偉大對話」。他稱勒.克萊喬是國際性作家,「單就文化角度而言,他不特別算是法國作家……我不認為這個選擇(勒.克萊喬得獎)會掀起任何反法情緒」。

瑞典學院在頌詞中讚揚勒.克萊喬一九八○年的作品「沙漠」,指稱該書是勒.克萊喬身為小說家的一大重要突破,透過不受歡迎的移民眼中的歐洲,對照北非沙漠逝去文化的壯麗景致。勒.克萊喬成名甚早,二十三歲時發表第一部小說「訊問」(Le proces-verbal )便廣受注目,不但被視為法國「新小說」運動生力軍,更以此書獲得法國「雷諾多獎」(Prix Renaudot)。勒.克萊喬創作生涯超過45年,筆耕不輟,也曾撰寫多部童書與青少年書籍,如一九八○年的「搖籃曲」(Lullaby)。

現年68歲的勒克萊喬,作品充滿人性與多元文化,從拉美、 非洲到歐洲元素,都在他的作品佔有一定比重,深深吸引評審團,他的代表作包括「金魚」、「流浪的星星」、「少年心事」、「戰爭」等。

勒.克萊喬一直推崇莫里斯島,稱是他的小國度。而法國,是他的文化國度。

他一點都不認為法國文化正趨向衰頽,他說,法國文化有豐富的過去,而法語國家的文化有一種真正的革新。

(刊於法國 華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arissea0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